尊龙凯时app-尊龙凯时官方网站|||||||||档案青岛||||||青报专题

账号

密码

盘点即墨古朴民风民俗:即墨大鼓 “胶东之花” 拉大锯 青报网-尊龙凯时app

2014-12-10 14:03来源:尊龙凯时app-尊龙凯时官方网站

即墨民俗“拉大锯”

    即墨自古民风淳朴,世俗友和, 节庆繁多。经历史陶冶,时至今日盛世,迷信陋习多被抛弃,民俗风情与开放新风相融汇,使民族传统文化更加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,成为人们娱乐休闲、陶冶情操的一种特有方式。

    从民风民俗上看,即墨县的风土人情、风尚习俗,其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属于胶东的传统模式。人们的衣食住行,婚葬嫁娶,节日岁时,礼仪祝祭等方面都显示了历代相沿的踪迹和外来影响的色彩。

    如居住方面,清末至民国时期,城乡住宅多是独院平房,按地位和经济状况不同,则有的土墙草房,有的是砖墙瓦房,均为木棂窗户。各种形式的住房均以座北向南为正房,座南向北为倒屋,正房两侧的为厢房。通常是长辈住正房,晚辈住厢房;长辈住东间,晚辈住西间,或长辈住外间,晚辈住里间。房子的座落和大门、屋门都取正向,大门内多设照壁,门口不朝屋山,如避不开者,则在所朝的屋山上悬以“吉星高照”的标牌;屋山如临大道,则在临道的屋上立一“泰山石敢当”的石牌,以镇除不祥,世代延之,皆无破例。

    包括出席、春节等节日在内,一年之中,即墨有十几个传统节日,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,如即墨素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传统。是日,家家张灯结彩,燃放烟花爆竹;人们身着节日盛装,成群结伴涌上街头,观看民间表演的龙灯、舞狮、高跷、秧歌等歌舞形式的"踩街"活动。近几年来,这种传统的"踩街"活动,已由民间的小规模自发性分散表演,发展成了有组织大规模的隆重节庆活动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即墨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, 如即墨秧歌、柳腔、即墨大鼓等。

    其中被誉为“胶东之花”的柳腔大致产生于清代中叶的即墨西部地区。《中国地方戏曲集成》载:柳腔是由民间说唱“本肘鼓”演变而成的,又称“老拐调”、“哦嗬唵”。它和苏北的淮海小戏、山东的五音戏、柳琴戏等剧种有一定的近缘关系。

    清末民初时期,即墨柳腔在即墨西部的刘家庄、移风店、七级、南泉一带广为流行,艺人们相继组织起5个初具规模的柳腔戏班,除县内演出外,还经常到平度、掖县、莱阳等地巡回演出。二十世纪初,柳腔艺人江文兴、江文龙、董乾三、范友山、蓝德先、刘作廉、杨立达等相继去青岛,于东镇平民市场、大陆市场及四方、沧口等处的小戏院搭班唱柳腔。

    即墨大鼓产生于民国初年。清代末期,即墨地区流行着“胶东大鼓”、“渔鼓”和“咣咣”三种民间曲艺形式。民国初年,即墨后北葛村盲艺人高思连,集“胶东大鼓”、“渔鼓”、“咣咣”之大成,创立了即墨大鼓。即墨大鼓属于“鲁东派”大鼓的一小支派,初期的说唱由二人进行,即一人掌鼓板说唱,一人弹三弦伴奏。民国三十五年(1946年),华山镇西皋村琴师李秉昌吸取莱阳曲种的特长,开始加用坠琴伴奏。

    即墨大鼓的唱词讲究,压韵合辙,其上句末字用仄韵,下句末字压平韵,反之视为“失点”。唱腔的调式分慢板、四六、快板三种。慢板为长腔,句间加过门,多用于叙述故事和抒发感情;四六为连唱,句间加二至三字的抱音,起承接慢、快板的过渡作用;快板急如流水,无间隙和抱音,表达激越的声情和动作。即墨大鼓的评白沿袭鲁东大鼓的特点,在运用即墨方言的基础上还加有一点安徽口音,整个唱、念、曲悦耳动听,深受人们喜爱。

责任编辑:张兆新

0

上一篇:青岛传统戏舞
下一篇:详解够级规则

  • 青岛社会
  • 文娱八卦
  • 档案青岛
  • 2014-12-29
     
  • 2014-12-26
     
  • 2014-12-24
     
  • 2014-12-24
     
  • 2014-12-24
     
  • 2014-12-24
     
  • 2014-12-30
     
  • 2014-12-30
     
  • 2014-12-30
     
  • 2014-12-30
     
  • 2014-12-30
     
  • 2014-12-30
     
  • 2014-12-30
     
  • 2014-12-29
     
  • 2014-12-29
     
  • 2014-12-26
     
  • 2014-12-25
     
  • 2014-12-24
     
频道推荐
频道热图
网站地图